1、测量模型 |
由于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$R_{a}$可以在测量仪上直接读得,故: |
$$Y=d$$ | (1) |
式中: |
$Y$——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测量结果的$R_{a}$; |
$d$——测量时在仪器上读取的$R_{a}$。 |
2、不确定度来源与分析 |
2.1测量读数重复性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$u_{1}$ |
用触针式表面粗糙测量仪测量时读取的$R_{a}=$, 重复性不大于,按均匀分布计算,则: |
$u_{1}=$ |
2.2仪器示值误差引入标准不确定度分量$u_{2}$ |
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最大允许误差$\pm$,按k=2估算,则: |
$u_{2}=$ |
2.3比较样块不均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$u_{3}$ |
依据表1,加工工艺为车的实验标准偏差不超过 , 在10个不同位置测量,因此10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为: |
$u_{3}=$ |
3、不确定度分量表 |
表1: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表
不确定度来源 |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$$u_{i} $$ |
灵敏度系数$$\left |c_{i} \right |$$ | $$c_{i} \cdot u_{i}$$ | ||
重复性 | $u_{1}$ | $\left |c_{1} \right |$ | |||
仪器示值误差 | $u_{2}$ | $\left |c_{2} \right |$ | |||
比较样块的不均匀性 | $u_{3}$ | $\left |c_{3} \right |$ | |||
仪器分辨力 | $u_{4}$ | 可略 | $\left |c_{4} \right |$ | 可略 |
4、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|
5、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|